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,中國的風答和火箭是世界公認的員古老的飛行器。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化與其他國家的古代文明一起,共同孕育了現代航空航天技術的萌芽。在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中,我國的工業化水平遠落后于西方國家。新中國成立后,我國的航空航天工業開始快速發展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,基本建成了我國的航空航天工業體系。航空航天工業在國防和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”飛豹”戰斗轟炸機和“神舟”號系列載人試驗飛船的成功,標志著我國的航空航天工業進人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
從1910年清政府開始籌辦飛機修造廠到1949年,舊中國只有十多個設備相當簡陋的航空工廠,修理、裝配、設計和制造過少量飛機。當時所有原材料、機載成品和設備均依賴外國進口,根本沒有自己獨立的航空工業,更談不上航空科研體系。
新中國成立以后,1951年4月17日,中央軍委和政務院頒發了《關于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》。對新中國航空我國自行研發的殲十戰斗機工業建設的任務、方針、組織領導等,做出明確規定。4月18‘日,中共中央決定在原重工業部設立航空工業局。經過50余年的建設,我國的航空工業從修理到制造,從仿制到自行研制,已經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和基礎、配套齊全的航空科研設計、制造和試驗的工業體系。航空工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技術密集的新興產業之一。
盡管總體上我國的航空工業與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,但50多年來,我國先后建立了飛機、發動機、航空電子、軍械武器、儀表等專業設計研究機構,建立了空氣動力、強度、自動控制、材料、工藝、試飛和計算技術等專業研究試驗機構。我國航空科研的技術手段不斷更新、試驗設備日臻完善,已建成了一批技術先進的風洞試驗設施、飛機全機靜力試驗室、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臺和飛行試驗實時數據采集和處理系統等。
我國航空工業的產品主要有軍用飛機、民用飛機、戰術導彈、航空發動機、機載設備和以各種機動車為主的民用產品。
我國航天技術
新中國的航天工業起步于1956年。當時我國的經濟還很落后,工業基礎和科學技術力量也相對薄弱,為了把“神州”五號發射升空有限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集中使用到國家最重要、最急需、最能影響全局的地方,黨和政府決定重點發展以導彈、原子彈為代表的尖端技術,隨后大力發展運載火箭和人造地球衛星等航天技術,這就是我國的“兩彈一星”工程。40多年來,我國在導彈武器、運載火箭、人造地球衛星和載人航天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,航天工業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。